无过度包装粽子销量照样上涨
2023年03月17日 普洱机械设备网
无过度包装,粽子销量照样上涨
【中国包装网讯】全国实行端午小长假以来,粽子和月饼一样,也遭遇过过度包装、礼券盛行等“泡沫”现象。不过,因为其时间短,加上“八项规定”的遏制,粽子今年彻底回归“本色”。
粽子抽检全部合格,超市粽以平价为主,没有发现过度包装。端午节粽子或许成为“八项规定”下第一个回归本色的节日食品。
抽检合格率为100%
近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粽子的监督抽检情况。本次在上海食品生产企业、超市卖场、食品商店和餐饮店共抽检各类粽子产品115批次,其中生产环节抽检18批次,流通环节抽检48批次,餐饮服务环节抽检49批次,样品涉及杏花楼、五芳斋、乔家栅、沈大成、新雅、功德林、来伊份等知名品牌。
依据《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19295-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SB/T 10377-2004粽子》等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对粽子进行过氧化值、铅、砷、黄曲霉毒素B1、苯甲酸、山梨酸、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志贺氏菌、霉菌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菌落总数和商业无菌等项目检验。抽检结果显示:115批次样品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端午节当天,上海食药监部门继续在市场抽查十余批次粽子产品,仍然全部合格。
不仅如此,国家食药监总局在端午节前和节日期间安排500批次粽子产品监督抽检,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将根据本地市场情况安排适量批次的抽检。截至5月底,总局共抽检粽子产品300批次,涉及17个省份80余家生产企业,未发现不合格产品。端午节期间抽检了200批次。
食药监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粽子时,应选择品牌信誉度好的产品,采购时应查看产品的标签标识。购买前可闻其味、看其色。购买后应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贮存。
粽子包装回归“本色”
与此同时,市质监局对本市生产和销售的粽子组织开展了商品包装专项监督抽查。本次专项监督抽查,覆盖了本市生产和销售的主要粽子品牌。共抽查64批次商品,依据《GB 23350-2009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JJF 1244-2010 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计量检验规则》的要求,对粽子商品包装的下列项目进行了检验: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及包装成本与销售价格比。经检验,抽检的样品所检项目均符合标准的要求,没有过度包装的粽子商品。
业内表示,全国实行端午小长假以来,粽子和月饼一样,也遭遇过过度包装、礼券盛行等“泡沫”现象。不过,因为其时间短,加上“八项规定”的遏制,粽子今年彻底回归“本色”。记者走访沪上各大超市发现,近几天最醒目的促销区域都被粽子占满,粽子礼盒价格大多在100元以内,尤以40元至60元的礼盒最多,几乎见不到百元以上的粽子礼盒,散装粽占据大半柜台。
而以鲍鱼、海参、松茸入馅包粽子,再搭上茶叶、洋酒这些上千元的豪华礼盒粽,完全不见了踪影。一位消费者说到,现在买粽子主要是在家里自己吃,没必要去买礼品盒,更倾向于买散装的,既好吃又实惠。
五芳斋总部表示,其今年的礼品盒也主打“平民”装,主要以40-80元的普通装为主。100多元的礼品装已经算是“豪华装”了,而且今年他们加大在超市的铺货力度,“五六百元的礼品装就基本没有了,更别说千元以上的礼品装。”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杏花楼公司总经理杨培民介绍,今年礼盒销售减少了40%,但大众喜欢的散装粽子销量上升了15%。杨培民披露,今年虽然粽子礼盒销售明显减少,但传统产品散装销售旺盛,总量预计将增长5%至8%,整体销售可超过2000万元。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一篇:一种用于艺术灰度绘画的新型机器人
- 下一篇:选购农机有窍门